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
「加法」思考
古老的阿拉伯世界流传一则充满智慧的故事:
有位老人死后留下了十七隻骆驼及一张遗嘱给他的三个儿子。
依照遗嘱的划分,老大可以得到一半数量的骆驼,老二则是三分之一,老三则是九分之一。
这下子问题来了,十七隻骆驼是不能整除于二、三或是九,
势必要将两隻骆驼宰了分尸才可以。
但是死骆驼又不值钱,三兄弟爲了这问题大伤脑筋,
甚至闹得兄弟阋墙,最后没有办法,只好请族长裁示。
族长瞭解情况后,笑咪咪地表示,
爲了要让兄弟们和睦相处,决定再送他们一隻骆驼,以凑成十八隻。
这样子,老大就得了九隻骆驼,老二、老三则分别拿到六隻和两隻。
有趣的是,三兄弟的骆驼加起来还是十七隻,多的那一隻,仍旧完璧归赵地回到族长手中。
不少数学参考书或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籍都收录了这则故事,
实际上,它不仅仅是个数学题目而已,其中还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智慧。
在现实生活中也上演类似的戏码。
演讲名嘴也是教育部常委何进财先生,在他的身上就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。
原来何先生的老家在嘉义新港,
如果从臺北坐火车回嘉义的话,还要再另外花两百元坐计程车才回得了家。
有一次何先生又坐火车返乡,在上计程车的时候突然想到,
一人搭车也是两百,三个人坐也是这个价钱,何不再找两位乡亲免费让他们坐上一程呢?
果然稍微询问之下,找到两位一同坐车回新港。
在返乡的路上,三个人难免寒喧客套,
一聊之下,才发现何先生在中央政府任职,素爲乡人所敬重。
此时原先免费搭便车的两位乡亲齐声说道:
「何桑,刚才不认识你,所以让你出钱请我们,现在已经认识你了,就让我出钱请你吧!」
何先生连忙摇手谦让,三个人都抢着要出钱。
这时候计程车司机说话了:
「各位乡亲,我也是新港人,这样好了,你们每人各出一百,
也都比单独一个人坐车省一百,也让我多拿一百,这样子每个人都赚一百元!」
在满车欢笑中,大家一致同意。
其实解决问题有许多方法,只是在充满竞争压力的现代社会,
我们就太习惯使用「减法」思考,意图寻求胜负分明的结果,到最后往往以两败俱伤收场。
也许我们该多多学习「加法」思考,
不要追求零和游戏中必有输赢的目标,
彼此多付出一点,营造双赢的场面,岂不是皆大欢喜吗?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-
谈话中时常会用到“去荷兰”这一 词 。突然想知道 “去荷兰” 到底是什么意识。Google一下发现原来我们时常都会用到的“去荷兰”这一词是出自于马来西亚。 虽然从网上看到两个版本,但两个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出自于 马来西亚 。以后去其他华人的国家可能要注意下,不然其他人可能不懂...
-
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,用一头驴驮着东西到集市上去卖。东西卖完了,两人开始往回走.路上,老头把孩子放在驴背上,自己牵着驴。这时候,路上有人便责备起孩子:这孩子真不懂事,年纪轻轻的怎么能让老人在地上走呢? 孩子听了路人的责备,觉得自己不对,就立即从驴背上下来,让老头...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